【辽宁省教师育人模范】路艳华

作者: 时间:2023-09-11 点击数:

路艳华

工科女教师的育人情怀

——记辽宁省教书育人模范路艳华

她,严谨治学,孜孜以求,立德树人,启智润心。课上旁征博引激发求知欲望,课下循循善诱唤醒青春迷茫。她用自己的人生智慧为学子领航,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她就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路艳华教授。

                                      ——题记

路艳华,女,满族,196310月生,博士,二级教授,辽宁省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辽东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教师,丹东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纺织材料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生态染整领域深耕实践,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丹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项奖励,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教育部规划教材2部、学术专著3部,主持完成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项,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社会效益显著。多年来,在一线教学科研上的努力得到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丹东市首届优秀专家、丹东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2年前,为了追求教育梦想,她从一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市级技术创新能手和省级先进工作者,华丽转身成为高校专业教师,实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夙愿。她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积淀,开展功能纺织材料产学研创新研发,着力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到的教学特色。她不忘教育初心,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她对教育的挚爱和无私的付出谱写了教书育人的奉献之歌。

恩化育人——以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

“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拨动学生心中易感易动的弦,激发情感的强大驱动力,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功能。为此,路艳华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施恩化育人,尤其对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更是走进他们的心灵,进行心语交流。任教以来,她每年都担任班导师工作,除了讲好每一堂课,还在课余时间对班级的学风进行引导,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每当开学之初,她都给学生做报告,介绍行业背景及所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发展趋势、生涯规划等,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她还从心理学角度做“房树人”绘画,摸清有问题的学生,后续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众多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走出困惑。

一名患肺结核病的女生,因同学怕被其传染,回归集体遇到突出困难。当时,正值考研关键期,她心理压力非常之大,经常一个人暗自哭泣。有一天晚上九点多她向路老师发来微信:“我哭得上不来气,心里堵得厉害,非常害怕,快要崩溃了!”。看到微信,路老师感觉这位同学的情况严重,于是立即与她进行语音聊天交流,详细了解事情经过,以理解和温情消除她的担心、恐惧,让她敞开心扉,吐露心声,一步一步地耐心疏导到深夜,这名同学终于重新找到安全感,最后发来一个“灿烂的笑脸”……经过对该同学多次疏通与引导,以及对班级同学进行肺结核康复后的科普,这名同学顺利融入集体,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当年如愿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光荣地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一名网瘾男生在朋友圈写道:“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光明,却无路可走!”路老师发现后担心出现意外,就立即联系了他。原来这名学生入学时成绩很高,但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4门课挂科,再这样下去,毕业证就拿不到了。马上就到暑假了,这名学生由于畏惧和无颜面对父母想离家出走。路老师感觉到这正是教育引导的契机,通过认知分析,确立了行为矫治目标,激发他改变现状的动机。又经过持续耐心的心理疏导帮助他戒掉网瘾,将注意力聚焦到学习上,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前夕他找到路老师告别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要不是您的帮助,我真不知现在会变成啥样!”当场表示,要将老师这份沉甸甸的爱回馈社会。目前,他通过努力创业,在所学染色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对于学习动力不足、心理自卑纠结、潜力有待挖掘、低着头、面露愁容、通过调皮求关注等各类学生,细心的路老师总是能通过身体语言和微表情捕捉到,发现并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进行心语交流、生涯规划。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与路老师接触的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全方位指导。言传有身教、润物细无声,她的学生中有许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逢教师节、节假日,路老师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深情问候,她用爱心收获爱戴,职业生涯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

她教过的22届千余名学生中,多数成为纺织品染整企业的技术骨干,100余名学生考上了985211高校的研究生,其中10多名继续深造取得博士学位成为高校教师,有的回到母校任教,激励后续的学生,表示要像路老师一样将教书育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科技创新——功能纺织材料研究的排头兵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地区强。”路艳华教授及她所带领的辽宁省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多年立足于省重点产业集群——丹东防护纺织制品产业集群技术需求,一项项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脱颖而出,成为引领丹东市功能纺织材料领域科技进步的排头兵,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纺织服装产业是丹东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为促进丹东防护纺织服装行业做大做强,路艳华带领辽宁省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坚持“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化,高技术研发面向地方需求”理念,在纺织品环保阻燃技术研发方面,引领染整行业技术进步。为了解决纺织品环保阻燃技术这个一直被国外垄断封锁的难题,攻克这个制约纺织品阻燃领域瓶颈,她对国内外的前沿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考察,通过反复研究实验,她所研制的双重包覆纳米技术,使之在媲美国际尖端环保阻燃纺织产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丹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路艳华最终站到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这是我国纺织行业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奖项。

 

丹东素有“柞蚕之乡”的美誉,丝绸产品享誉世界。路艳华从攻读博士开始便致力于柞蚕丝的生态染色和功能化研究,带领创新团队专门成立了“柞蚕丝应用技术研究所”,破解了部分制约柞蚕丝应用的技术难题,生态染整新技术为特色柞蚕丝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主持完成的“生态染整柞丝绸新产品产业化”项目,节能环保,无废水排放,赋予柞蚕丝织物晕染、蜡染、冰纹的艺术风格和色彩,同时附加抗菌保健功能。该科研成果经辽宁省经信委组织行业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获“中国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使丹东的柞蚕丝特色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20216月,辽宁民革、团结网相继以“引领功能纺织材料科技进步路上的春华秋实”为题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在202368日的《经济日报》第九版“袜业如何由强转优——对辽宁辽阳市的调查”中,路艳华作为行业专家接受记者采访,从建设自有品牌、强健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结构、发挥集聚效应等方面为袜业市场把脉支招,提出了专业性、前瞻性的发展良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路艳华在纺织品生态阻燃关键技术、柞蚕丝生态保健抗菌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7.2亿元,节能减排社会效益显著。

科研促教学——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用智慧与艺术去建构。路老师对心理学和创新教育有着较深的积淀,系统研究大学生的教法与学法,出版了《学习方法指导》和《创新—创新通向成功之路》、《涤纶织物环保阻燃整理技术》、《壳聚糖及纳米材料在柞蚕丝功能改性中的应用》、《天然染料在真丝染色中的应用》。这些都为她科研促进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科研促教学,“启智”和“善诱”,是她一路秉承的育人理念。在带领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过程中,常常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循循善诱地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有时,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很多,甚至有许多是看似不合实际的。例如:“我可不可以让蚕直接吐出不用染色的彩色蚕丝?”“我们可否让蚕吐出的丝织出的织物就具有天然的保健功能?”“可不可以将红辣椒用来给纺织品染色,同时刺激皮肤使之在寒冷的冬天产生温暖感啊?”……乍听起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种“异想天开”的宝贵之处在于培养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于是她顺势利导,告诉学生已有现代科技让蚕吐出带有颜色的丝来了,但还存在某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同学们去探索,而且现在科学家们正在从仿生层面进行研究,我们自己也通过智能响应纺织品设计制备获得这些功能学生听了非常兴奋,纷纷要求参加到路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因此,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均来自她的科研课题。

路艳华不仅研究学习的动力机制,而且侧重于艺术化教学方法,以育人智慧与艺术创新教学方法,用动画模拟工艺过程、用美图表征化学反应、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描述创新技术的应用,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如讲授《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程中,通过主题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分析和归纳信息,从而得出结论并展讲,让课堂有了更多的体验与生机,获得学生和同行的一致好评。路老师教学的特点多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内容为依托,学生参与度高,通常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多项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增长了见识,10%以上的学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学生们深深爱上了所学课程,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一直以来,路老师谦和中带着严格,课间休息时总能看到她与学生交流的身影……“她的课堂既使我们学到了专业知识,又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促使我们不断奋进。”她的学生无不感慨良深。

丹东电视台20171月专题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先锋》——职业面前,无畏牺牲,在教学中收获自我的优秀教师路艳华。由于教学育人成绩突出,她多年被评为“优秀班导师”,获得辽东学院优秀教师和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

团队引领——凝心聚力共筑育人硕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深知相比一个人的力量而言,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辽宁省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她善于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团结和凝聚起教学科研相统一的创新团队,带领更多的青年教师成为纺织品染整行业领域的中坚力量。

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为了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发挥重要作用,她率先垂范,为青年教师做课程设计、课程观摩,引领团队共同开展教学科研,走“特色发展”之路,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对接社会需求,优先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柞蚕丝染整加工”等地方特色课程,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凝心铸魂。她顾全大局的思想境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大家敬佩,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深深感动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所带领的省重点实验室培养与引进博士8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10余项,入选省优秀人才计划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形成了一支凝聚力深厚、创新能力强的教学科研团队。

她十分注重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师团队一道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逐年增加,获奖级别也取得突破。近两年,获国家级“绿色染整大赛”二、三等奖6项,省级竞赛一、二等奖20余项。在此基础上,她带领所在的轻化工程专业承办了两届“辽宁省大学生绿色染整大赛”,东北大学、渤海大学等省内20余所高校1800余名大学生参与。绿色染整大赛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理念,融入“科技、绿色、时尚”的产业元素,对于锤炼大学生的工程师精神、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师团队的集体努力,培养的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在纺织品染整就业领域成为用人单位炙手可热的宠儿,受到用人单位的称赞。

秉承“明德笃学,践履惟新”的校训精神,路老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在师生中树立起教书育人的丰碑。坐看红树不知远,在教育教学的求索中,在课堂与实验室的转换中,在与学生交流的心灵沟通中,生命的时钟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在这些时光里,路艳华通过积极努力和行动,培育了一批批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引领和带动了一个个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赞誉,在行业领域和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

如今,路老师正在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她所钟爱的教书育人工作中,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续写时代意蕴,让教育生涯一路芬芳。

版权所有:辽东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新闻热线:0415-3789079
Email : ldxyxcb@163.com